健康就是生產力!
自去年以來,市第一人民醫院在“一進二訪”的過程中創新精準扶貧,實施“健康扶貧”,為許多不幸的患者送上了健康福利。
今年3月以來,該院又創新技術,在全省14個市州率先引進3D打印技術,推動精準醫療,期待為患者創造更好的康復空間。
截至目前,已成功為8位患者實施3D打印重建模型,包括顱骨、腰椎、髖關節等部位。
這3D打印的精準醫療人人“看得見”,足以讓醫生、患者及家屬清清楚楚地看到手術部位的每一個細節,對癥治療,疼痛少、時間短、恢復快。
更重要的是,3D打印為該院“精準醫療——健康扶貧”帶來了新的契機。
精準匹配保護“生命的中樞”
“很漂亮!”這句話竟然被用來形容一位顱腦損傷患者。
在該院神經外科,一位顱腦損傷患者受益于3D打印技術,通過重建顱骨模型,精準匹配顱腦缺損部位,拆線后頭部形狀與受傷前一模一樣。
該患者家住漣鋼,于4月9日在野外從3米高處摔下致頭痛頭暈伴左側外耳道流血半小時,經一人民醫院救護車接送入院,急診CT顯示頭部受傷致患者昏迷,轉入神經外科,確診為急性開放性顱腦損傷、多處軟組織挫傷。科室主任、副主任醫師鄧堅強查房后,率責任醫生鄒振山、醫生王斌為其制定了治療方案,擬行開顱探查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并征得家屬同意。術后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及時組織會診,患者恢復進度良好。
生命得到了保障,但患者又向醫院提出了及早修復顱骨、保持外形的要求。為盡一切努力滿足患者需求,醫療團隊討論決定擇期開展顱骨修復,采取3D打印模型來高度吻合顱骨缺口,極大程度避免了以往手術可能導致的手工誤差。
專家們正在應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實施顱骨修補手術
神經外科醫護人員在查房
5月17日,該患者在開顱探查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一個多月后接受了顱骨成形術。目前切口復原效果非常好,患者身心感覺愉悅,還沒出院,就能在電話中對工作上的一些事情進行有序安排調度,工作基本不受影響。
“經過這次住院,我們親身感受到這個家門口醫院的變化,重新認識了市第一人民醫院,環境有了很大改觀,服務態度熱情,技術先進程度與時俱進,值得信賴。”患者及同事紛紛以“鄰居”身份給醫院作出了評價。
對于醫護人員來說,能夠為每一位患者提供精準醫療是最高興的事情,能夠受到患者肯定與表揚更是欣慰。
“我們不愿意聽到患者訴說術后骨折部位出現不適,那是很難過的事情,患者這方面的痛苦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科室副主任、副主任醫師肖向榮向記者表達了骨科醫生對精準手術的追求。
全力以赴呵護“生命的希望”
接骨救傷是骨科醫生職責,但有一天遇到了既要救命又要救傷的特殊情形。
5月18日,市第一人民醫院脊柱外科迎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是雙胞胎孕婦,又是精神病患者,因摔傷致腰部疼痛雙下肢無力,不僅自身遭受重創,而且胎兒生命面臨危險。
患者的父親介紹,夫妻倆經多次培育試管嬰兒后才成功懷上寶寶,而且是雙胞胎,給雙方家人帶來了希望。但女兒自孕期停止服藥后不小心從樓梯摔下,造成腰部疼痛、雙下肢無力。醫院檢查屬截癱,需接受手術治療且建議引產。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家人迫切希望可以保住胎兒性命。
“患者的病歷顯示腰1椎體壓縮性骨折,我們也通過腰椎CT得到了確診,難度不是很大,但對胎兒不利。3D打印模型能夠更大程度減少手術風險。”責任醫生恰恰是醫院派出到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學習3D打印技術的彭陽,對3D打印技術應用于骨科手術非常嚴謹。
“常規骨折,我們可以很熟練地實施內固定手術。但這位患者是孕婦,情緒不穩定,有溝通障礙,且有先兆流產跡象,如果不能盡快實施手術,媽媽與寶寶均有生命危險。”脊柱外科副主任、主治醫師龍軍華介紹。
醫院召開了醫療專家小組會議,討論決定采用3D打印技術重建骨折模型,全面直觀了解骨折形態,實現精準定位鋼板放置位置,制定個性化手術方案。
5月26日,在患者基本指數穩定之后,脊柱外科專家手術團隊為她實施了胸腰椎后路切開復位、全椎板減壓、釘棒內固定術,借助3D打印骨折模型,精準置入合適長度椎弓根螺釘,精準復位骨折椎體,精準切除L1椎板。
龍軍華主任查房現場
“哎呦,痛嘞!”5月30日,記者在病房采訪時,龍軍華用器械觸碰患者腳心,患者發出了明顯的疼痛反應,下肢神經知覺有望恢復。
“手術成功了,我們很高興,醫院也在密切觀察她的妊娠狀態,這是我們最大的希望。”患者父親懇切地表達了他的心情與愿望。
“考慮到患者家庭貧困,醫院在部分治療方面予以了特別關照,在身體康復與產檢的后續階段也將進行跟蹤,一定要全力以赴盡最大能力救治,這是重建一個家庭的幸福。”院長易軍波巡查時了解到這一情況,立即組織醫護人員召開現場會,討論醫療與救助事宜。目前,醫院在對患者實施治療的同時,盡力尋找解決其家庭困境的辦法。
這是該院精準醫療的典型案例之一。
骨科團隊護航“生命的自由”
當然,精準醫療主要目的在于為每一位患者找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為每一位有困難的患者找到最佳的處理方法。一般來說,患者接受骨科手術后,肢體活動受限,不僅感覺不舒服,而且仿佛失去了“自由”。
“我們致力于讓每個骨折患者都能自如地行走!”在市第一人民醫院,一支年輕的骨科專家團隊正在茁壯成長,以引進來、走出去、制度化的方式全面提升技術水平。
今年3月,該科成功引進3D打印技術。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學習歸來的彭陽告訴記者,3D打印技術是等比例復制模型,可以指導精準手術和智慧醫療,縮短年輕醫生對復雜骨折的學習曲線,讓病人更直觀了解骨折情況。通過骨折模型,直觀了解骨折位置,術前作模擬手術操作,通過3D導板和螺釘洞術中詳細指導手術,更精準定位手術切開暴露范圍和內置鋼板的位置及置釘方向,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
4月29日,該院首次運用3D打印技術成功為一名患者實施脛骨平臺骨折復位內固定術,現患者右脛骨平臺傷口愈合良好,可以自由伸直、屈曲。此項新技術的開展,使得手術更精準,創傷更小,手術時間更短,麻醉時間和出血量都減少,降低了患者感染的幾率,術后康復鍛煉更快更好。截至目前,已結合患者實際開展8例新技術應用。
6月2日,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大講堂暨骨科學術交流會舉行,聚焦3D打印技術在骨科手術中的應用,打造了臨床應用與學術交流的平臺。特邀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專家謝杰博士就膝關節置換基本技術及重要細節與婁底地區骨科技術人員展開交流互動,華翔增量制造技術有限公司、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臨床應用研究所技術總監胡念介紹了3D打印在醫學領域尤其是骨科診療技術中的應用及發展情況。
骨科大講堂學術交流會現場
梁振揚主任在指導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下床活動
市第一人民醫院骨關節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梁振揚結合手術實景拍攝詳細解說了3D打印技術在該院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應用,并介紹了一位8年前人工置換髖關節的患者因關節松動而痛苦不已,此次亦因3D打印模型全方位了解關節磨損情況和周端組織生長情況,術后恢復較快。
“精準醫療就是要讓群眾看得見,放得心!”黨委書記左建輝表示,醫院必須將臨床與科技相結合才能實現更快的發展,與此同時實施精準醫療造福于患者就能更好地助推醫院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