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好最后一針,放下手中器械,關上無影燈,心電圖波線平穩,患者轉危為安。
這,就是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乳甲、外周血管外科醫護人員職業生涯最真實的寫照。他們“精雕細琢”,讓每一個手術兼顧功能與美觀,為萬千患者解除病痛,重獲健康。
作為湖南省臨床重點建設專科、湖南省乳腺甲狀腺外科聯盟單位,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乳甲、外周血管外科全面開展各種疑難復雜疾病診治,在微創外科、精準醫療、全程管理等多個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
肝膽、乳甲、外周血管外科團隊不斷攀登醫學高峰,成功救治多例疑難危重癥患者。
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體內“淤積”大量膿性膽汁,血小板僅常人1/10,情況危急……
日前,72歲的彭大爺因高熱、黃疸、排尿費力、全身乏力、惡心等癥狀到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檢查后,彭大爺被診斷為肝膽結石+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隨后轉入肝膽、乳甲、外周血管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病情不等人,醫護團隊一邊嚴密監測彭大爺病情變化,一邊詳細分析病情,最終為其“量身定制”一套微創手術方案: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術。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科室主任胡繼輝、副主任徐新軍帶領團隊為彭大爺實施手術,成功為其打通“生命通道”。
徐新軍介紹,ERCP既可以準確診斷,也可以進行治療,如奧狄(Oddi)括約肌切開術、十二指腸乳頭球囊擴張術、膽管結石碎石取石術、膽總管支架植入術和鼻膽導管引流術等,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
醫護團隊持續加強溝通與協作,強化內涵,提升水平,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肝膽胰脾外科手術,大多是復雜、高難度的,許多患者病情來得急且兇,因此對科室人員心理素質與團隊協作能力要求更高。”在胡繼輝看來,一支隊伍“身經百戰”后還能愈戰愈勇,離不開團隊協作這一關鍵因素。
手術前,科室會積極組織討論,力求細致全面,尋找最佳手術方案;手術完成后,科室便組織“復盤”,多角度分析手術過程,指出不足并提出建議,最終達成共識。通過反復討論交流,科室團隊成員更默契,手術質量與安全也不斷提升。
今年7月,科室邀請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腎病內科、消化內科、麻醉手術科等多學科專家進行會診,在全市范圍內首次運用“三鏡聯合”,將腹腔鏡、膽道鏡、十二指腸鏡進行結合,通過1次微創手術為李爺爺解決膽管結石、膽囊結石合并肝臟腫瘤3個問題。
此次手術不僅是市第一人民醫院多學科間緊密團結協作的充分體現,也是肝膽、乳甲、外周血管外科多年在微創外科領域不斷精進技術的表現。
技術的精進,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建設。
科室在“引才和育才”上下功夫,聘請省人民醫院乳甲外科主任、馬王堆院區執行院長,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張超杰教授;省人民醫院胰脾外科主任,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劉毅教授為特聘教授,強化重點專科能力建設“軟實力”,從外部“輸血”進來。定期選派科室骨干外出進修學習新技術新項目,舉辦學術活動,開展交流討論,不斷推動技術朝規范化、精細化發展,形成內部自我“造血”能力。
“很感謝大家,我現在恢復得很好,外形也和之前沒什么區別,后續只要定期接受治療就可以了。”最近,董女士因右乳腫塊求助于市第一人民醫肝膽、乳甲、外周血管外科。經詢問和檢查,董女士確診為乳腺癌。
“對于早期乳腺癌,能保乳的盡可能選擇保乳手術,不宜保乳的可選擇保留乳頭乳暈乳腺癌改良根治+乳房重建術,最后才考慮進行全乳切除手術。”通過多次深入溝通,董女士最終選擇進行乳房重建手術。手術效果良好,為董女士帶來了新的曙光。
14歲的小軒也在這里重新挺起胸膛,找回自信。
異常發育的乳腺是小軒的“難言之隱”,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乳甲、外周血管外科為小軒實施腔鏡下雙側乳腺切除術。手術切口小且隱蔽、出血少、術后恢復快、感染風險少。“做完手術后整個人都徹底放松下來了,以后再也不用遮遮掩掩,可以和別的男生一樣正常生活了。”小軒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隨著外科技術和理念的進步,很多過去不可能完成的手術正在變成可能,讓患者多了一線生機。”多年來,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乳甲、外周血管外科醫護團隊始終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通過一步步探索,實實在在為廣大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微創診療方案,讓大眾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肝膽、疝方面,擅長開展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肝膽胰良惡性腫瘤切除術,外傷性肝脾破裂修補術,腹腔鏡下切口疝、腹股溝疝修補術,小兒疝高位結扎術等微創手術。
——乳甲方面,擅長開展乳腺惡性腫瘤根治術、經口腔前庭甲狀腺癌根治術、乳房重建術、保乳術、前哨淋巴結活檢術、甲狀腺癌根治術、甲狀旁腺切除術、乳腺甲狀腺良性腫瘤消融術、輸液港植入術。
——外周血管方面,擅長開展動脈閉塞成形術、下肢靜脈曲張射頻消融術、介入下脾栓塞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拉栓抽栓術、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肺癌經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術、肺癌活檢消融術及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的腔內治療、上腔靜脈綜合征腔內治療等。
為患者實施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
無需開刀,借助只有直徑2毫米的穿刺針,在極冷與極溫近200攝氏度的溫差間切換,就能“殺死”腫瘤細胞?
劫后余生的龍大爺萬萬沒想到,給自己帶來生機的居然是“一根針”。
被確診為肺癌的龍大爺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肝膽、乳甲、外周血管外科副主任顏向陽在兼顧龍大爺的身體狀況、既往病史及手術情況、確保治療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的條件下,決定為其實施CT引導下肺結節氦氣冷凍消融術。
術中,精準規劃穿刺點及進針角度、深度,一次性穿刺到位,將消融治療針精確送達目標病灶位置,成功實施病灶的全范圍微波消融。手術成功的龍大爺,對今后的生活又重新充滿了信心。
“手術做得好不好,醫生說了不算,只有患者的就醫體驗好,才是真的好。”胡繼輝說,科室不僅從技術上守護患者健康,更是從細節處維護患者尊嚴。
患者的就醫體驗,是科室“頭等大事”。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重視每一位患者;對術后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康復治療;積極開展健康科普講座,為患者提供優質、快捷、高效的服務……
在談到對科室未來的發展期望時,胡繼輝表示,目前,還需要長足的努力和進步。只要朝著目標不斷前進,一步一個腳印,就會離目標越來越近,“未來,我們將秉承快速康復理念,以更精湛的微創技術、更強勁的科研創新能力、更優質的醫療資源,做好患者生命安全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