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吃飯,頓頓離不開食用油。食用油不僅能提供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更是烹飪各種美味佳肴的“靈魂”。
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豬油、牛油、黃油……食用油種類繁多,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健康好油?當前我國居民烹調油攝入量較多,怎樣科學“減油”、為健康“加油”?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鋒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
優先選擇植物油
還要經常換著吃
“作為烹調品,食用油不僅能為菜肴增色增香,還能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阮光鋒介紹,食用油可以為人體提供必需脂肪酸、維生素、植物甾醇等。根據結構的不同,脂肪酸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兩大類。
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食用油里的脂肪酸包括α-亞麻酸和亞油酸,這些脂肪酸人體不能自身合成,但又是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如果缺乏這些必需脂肪酸,會影響機體免疫力、傷口愈合、視力、腦功能以及心血管健康;維生素包括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E,有助于抗氧化、增強免疫力;植物甾醇有助于降低膽固醇。
按來源不同,人們平日用的食用油可分為植物油、動物油。常見的植物油有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橄欖油等;常見的動物油有豬油、牛油、羊油、奶油(黃油)等。阮光鋒介紹,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不同的食物油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所含脂肪酸的組成和比例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動物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植物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指南》(2022)的推薦,飽和脂肪酸需要控制攝入量,而不飽和脂肪酸則應該適當多攝入一些,因此建議優先選擇植物油。但如果長期食用單一油脂,可能會影響營養平衡。因此,建議人們食用烹調油時優先選擇植物油,同時應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這樣更有利于營養平衡。
需要提醒的是,植物油里還要注意少吃棕櫚油、椰子油,雖然它們也是植物油,但是它們的飽和脂肪酸比許多動物油還高,接近或超過80%。此外,由于每種食用油有一定的儲存期限,建議購買小包裝食用油,這樣既不容易過期,也便于購買更多種類的油。
選食用油看煙點
健康烹調很關鍵
“平時用油炒菜的時候,很多人都有一個直觀且讓人頭疼的感受——冒煙。”阮光鋒介紹,在加熱過程中,油開始冒煙的最低溫度叫煙點。油冒煙時,油煙里會含有丙烯醛,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強的刺激作用。此外,油煙與空氣中的霧霾顆粒一樣,會增加肺癌風險。在做飯的時候,需要根據不同的做法,選擇不同煙點的油。比如,爆炒煎炸的時候溫度高,選擇用煙點高的油;涼拌溫度低,可以選用煙點低的油。
油煙點眾多
記不住怎么辦?
阮光鋒說,可以直接選用精煉的植物油,經過精煉后的植物油通常煙點較高,可以滿足日常家庭烹調的多種場合需求,包括煎炸、爆炒等,不要買未精煉的各種土榨油。
食用油煙點的高低與油脂的加工工藝息息相關,通常精煉過的植物油煙點更高。這是因為油脂經過精煉之后可以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雜質,大大提高煙點。例如大豆、花生的粗油煙點約為160攝氏度,精煉后可達230攝氏度以上。
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大多數食用油按照品質從高到低,一般可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等級越高,其精煉程度越高,雜質越少,但這不等于油的營養價值越高——精煉是一個去除毛油中有害雜質的過程,精煉過程中也會流失維生素E、胡蘿卜素、角鯊烯等營養成分。
“要想健康吃油,不僅要選對油的品類,還需要健康烹調。”阮光鋒介紹,合理的烹飪方法不僅能保持食物的營養成分,還能避免因高溫油炸產生有害物質。一些食用油,如果包裝上標有“初榨”“特級初榨”“冷榨”等字樣,一般未經過精煉處理,這種油的優點是味道香,但缺點是煙點相對較低,不建議用來炒菜或煎炸,這類食用油香味和口感都更濃郁,用來涼拌很不錯。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烹飪時盡量不要爆炒,因為爆炒時的溫度通常在180攝氏度到240攝氏度,而常見的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籽油等煙點都不超過 240攝氏度。這就意味著,爆炒容易產生大量的油煙。”
日常使用控油壺
培養清淡飲食習慣
為提高國民健康素養、防控慢性病,《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2017—2025年)》提出“三減三健”專項行動,即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今年的全民營養周以“奶豆添營養,少油更健康”為主題,再次倡導減少食用油攝入。為什么反復強調減油的重要性?
“因為長期過量攝入脂肪會導致肥胖,增加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阮光鋒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居民每標準人日烹調油攝入量為43.2克,已遠超推薦量。調查顯示,我國居民膳食脂肪攝入一半以上來源于烹調油,因此減油的重點在于減少烹調油。
“對人們來說,不同的植物油換著吃就可以,關鍵是注意適量,不要超量。”阮光鋒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天烹調油攝入量為25—30克,日常應選擇合理的烹調方法,如蒸、煮、燉、燜、水滑、熘、拌等,應少油煎、油炸,減少烹調油的用量。
日常減少烹調用油好方法
家庭烹飪時,可以使用帶刻度的控油壺,注意少放油、定量用油、總量控制。
在外就餐和點外賣時注意選擇低油菜品,主動提出少油需求,合理點餐,避免浪費。
喝湯時盡量將湯表面的油去掉;少用辣椒油等油性作料拌飯、拌菜吃。
少吃油炸和高油食品。應特別注意限制油炸香脆食品攝入,常溫下“脆”和“起酥”的產品,如薯條、土豆片、餅干、蛋糕、加工肉制品等,都可能由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黃油、奶油、烹飪的人造黃油、可可脂和棕櫚油等制作。
除烹調油外,肥肉、動物內臟等飽和脂肪含量高,不宜多吃。吃畜肉宜選瘦肉,每人每周畜禽肉推薦攝入量為300—5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