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代謝性骨病。原發性骨質疏松好發于絕經后女性和大于70歲的老年男性,繼發性骨質疏松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骨代謝性疾病、使用激素等有關。防治骨質疏松,老人可以做什么?江蘇省揚州市婦幼保健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陳智博表示,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多曬太陽。曬太陽時充分暴露皮膚,不能隔著玻璃曬太陽,時間至少15分鐘。老年人夏天避免長時間暴曬,以免中暑。
科學飲食。多吃含鈣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以及魚、雞、牛肉等。絕經后女性及老年男性,接受骨質疏松治療時,如飲食中鈣每天攝入低于700毫克,建議使用鈣補充劑。
科學合理運動。老年人運動量不宜過大,根據自身體能選擇運動方式。充分熱身很關鍵,避免運動量過大,動作過快,運動幅度循序漸進,強度適中,量力而行。可開展增強肌肉力量、柔韌性、協調性、平衡能力、步態穩定性和靈活性訓練,從而減少跌倒的發生。臥床肢體部分失能的老人,可做臥床下肢肌肉等運動——下肢伸直,大腿前后肌肉用力繃起,其中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更為用力,讓髕骨上移,維持2秒后放松,再進行下一組運動。
行動不便的老人應配備適宜的拐杖、助行器,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便于取用,老人應按需佩戴適合的眼鏡、助聽器等輔助工具,穿寬松合身的服裝,舒適低跟防滑的鞋子,防止跌倒發生。
規范抗骨質疏松治療。骨質疏松早期疼痛表現常不典型,常見疼痛部位發生在腰背部,需要去醫院做骨密度檢查。一旦確認為骨質疏松,除調整生活方式、預防跌倒,還需在專科醫生指導下補充鈣劑、維生素D,服用抗骨質疏松藥物,并積極治療原發病。
50歲以上人群應重視骨密度篩查,積極防治“骨質疏松癥”。同時,高齡老人“不能開刀”的觀念必須改變——如果意外骨折,應盡早到醫院檢查,若身體條件允許,應及早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