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通報十起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典型案例,中儲糧集團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寶義等人“靠糧吃糧”行為被嚴肅查處并點名曝光,持續釋放出深入整治糧食購銷領域系統性腐敗的強烈信號。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印發《關于深化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確保機制不變、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切實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糧食購銷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環節。當前,糧食購銷領域監管缺失缺位、內外勾結、執法不嚴等問題突出,“靠糧吃糧”易發多發,仍需保持清醒和堅定,堅定不移把專項整治工作向縱深推進 此次公布的十起案件均是在專項整治工作期間查辦的。其中,第一起就是中儲糧集團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寶義干預和插手糧食業務招標代理、受賄案。
去年6月,徐寶義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靠糧吃糧”是其違紀違法問題之一。本次通報揭開了徐寶義以糧謀私的事實——“違規向中儲糧集團公司負責招標代理的工作人員打招呼,幫助某招標公司進入中儲糧集團公司招標代理機構名錄”“在糧食物流倉儲經營、收儲庫點確定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涉案金額大、情節惡劣、危害后果嚴重。
梳理各地查處的案例,發生在一些國有糧食企業的“靠糧吃糧”問題,手法可謂形形色色。
以陳頂新、以次充好,制造“轉圈糧”。如,周新開在收儲政策性糧食過程中,伙同或安排他人,違規將先前收購的商品糧、陳糧共計1.15萬余噸,轉為價格更高的“托市糧”,非法套取差價。
虛假收購、虛報損耗、虛假輪換、摻雜使假。如,張東升通過簽訂虛假糧食購銷協議等方式,將公款1.1億余元挪用給他人,涉嫌挪用公款犯罪。
在倉儲等項目中違規招標投標,違規處理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如,王東鋒違規安排輪換銷售3.89萬余噸省級儲備稻谷,致使省級儲備糧長期空庫、虧庫。
專項整治中還發現,主管監管部門落實責任不到位,監督制約機制存在漏洞,是產生涉糧腐敗問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福建省福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盧林違規從事營利活動、儲備糧監管不力、受賄案中,由于盧林不正確履行監管職責,致使相關企業在動態儲備糧采購和輪換業務中出現“以陳頂新”“轉圈糧”、擅自動用等問題。
而對于一些基層糧庫來說,“守門人”權力過于集中,再加上基層糧食監管機構和人員力量薄弱,監管能力和經驗不足,在財務資產管理、選人用人、運營機制等方面存在問題,部分企業負責人也容易監守自盜,變成糧倉“碩鼠”。
通報中,廣東省韶關市糧食和物資儲備保障中心原主任熊軍虛假輪換糧食、代儲成品糧監管不力、貪污、受賄案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第一、第三糧庫原主任曾貴良虛假輪換、違規代儲儲備糧、挪用公款、受賄案都是基層糧庫腐敗問題的典型。
這些案例一再表明,當前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存量尚未見底、增量還在發生,特別是監管缺失缺位、內外勾結、執法不嚴等問題突出,“靠糧吃糧”易發多發,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系統施治、實現根治任重道遠。
緊盯糧食購銷領域腐敗重點、難點問題,深挖徹查問題線索,從嚴從重查處一批糧食購銷領域腐敗案件,形成“不敢腐”的強力震懾 《意見》指出,要適時向社會公開通報重大典型案例,讓干部警醒、知止,形成嚴的氛圍。
記者注意到,此次通報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二次集中點名曝光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典型問題,表明了紀檢監察機關對糧倉“碩鼠”“蛀蟲”絕不姑息、一查到底的堅定態度。
山西省紀委監委曾公開通報大同市地方儲備糧管理中心原主任楊斌等3起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典型案例,通報點明涉糧腐敗的“慣常手法”,針對性很強。隨后,該省各市紀委監委也紛紛通報曝光查處的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典型案件,實現“嚴的基調”同頻共振。
“形成濃厚氛圍,才能放大震懾。我們堅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適時公布典型案件,向全社會表明我們對涉糧腐敗零容忍,持續釋放出全面從嚴、一查到底的強烈信號。”山西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說。
《意見》要求,要緊盯涉糧亂象背后的腐敗問題,深入查辦“影子股東”“影子公司”“國皮民骨”以及關聯交易、套取資金、輸送利益等案件,從嚴從重懲處,保持零容忍震懾不變、高壓懲治力量常在。
不只是徐寶義,近年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還查處了原國家糧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鳴,國家發展改革委原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局長張務鋒等多名糧食系統的中管干部,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針對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加大辦案力度,保持了整治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問題的高壓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