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既有舉家出游又有親友團聚,每天的安排都滿滿當當。然而吃喝后導致皮膚病復發加重的情況頻發。傳統觀念認為“發物”吃多了會誘發皮膚病。事實真是如此嗎?
從皮膚科角度來說,“發物”是指可以引起皮膚病發生或使原來皮膚病加重的食物。傳統大多指的是辛熱物、海鮮物等。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類似記載,而清代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對發物記載較多,可分動火、動風、助濕、積冷、動血、動氣等六類。如記載:“鵝,動風發瘡”。此處的“風”是指風邪,風有“善行而數變”的特性,喜四處走竄,表現為游走不定,瘙癢劇烈,皮疹時退時發,進食鵝則可使風邪導致的疾病加重。
除了鵝肉外,還有哪些日常食物會引起皮膚疾患加重或發作呢?先從皮膚病急性發作的病因說起,中醫認為病因主要分風、濕、熱、蟲、毒五類,其中以風、熱、濕三邪為多,所以動風、動火、助濕的發物是皮膚病主要忌食的食物種類。
第一類是動風發物:多具升散、辛熱之性,能使人陽氣升散發越,風邪亢害,邪風走竄。常見就有海鮮、蝦類、蟹類、貝類、鵝肉、菌菇等。
第二類是動火發物:多具辛燥、溫熱之性,能助熱動火、耗津傷液。如辛辣、酒、蔥、姜、椒、蒜、韭、羊肉、狗肉及芒果、榴蓮、荔枝、龍眼等熱性水果。
第三類是助濕發物:多具粘膩、肥甘之性,有阻脾氣、助濕邪的作用。如甜膩食物、肥肉、糯米等諸物。以上此類,一般諸如蕁麻疹、濕疹、特應性皮炎等過敏性皮膚病發作時不宜食用,而瘡癰疔癤等感染性疾病急性發作期也需禁忌。除了上述常見“發物”,還應禁忌過敏原篩查陽性的食物、食用后明確會使原有皮膚病加重而停食后癥狀好轉的食物。
在通常情況下,“發物”也是食物,適量食用對多數人是不會產生不適的,只有特殊體質的人才會誘發疾病。分析來看,可能是某些發物中所含的異種蛋白作為過敏原,引起過敏反應所致,最常見的是海魚、蝦、蟹等。另外那些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酒類、辛辣食物可引起炎性病灶的炎癥加重,從而導致疾病加劇。當然,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忌口也應根據體質、地理環境、季節不同而“個體化”。在積極治療同時,輔以相應的忌口措施,則可促使疾病痊愈,并有助于預防復發。
推薦皮膚病患者日常食用平涼之品,如白菜、青菜、冬瓜、蘿卜、黃瓜、玉米、生菜、山藥、豬瘦肉、鴨肉等。除此之外,皮膚護理上每日保證1-2次的潤膚保濕劑涂抹,禁用開水燙洗、搔抓,日常起居規律、保持環境整潔,心態上平靜樂觀,遵之行之,方能擁有健康亮澤的皮膚。宋瑜(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